2025年1月22日,在蛇年春节即将到来之际,松江区中山街道妇联组织亲子家庭来馆开展迎春科普活动。活动由上海中国留学生博物馆和中山街道妇联共同主办,中山街道科协协办。是“飞行无限 逐梦蓝天”航空科普专题的第二场活动。中山街道党工委副书记胡文辉出席活动并讲话。


活动由上海中国留学生博物馆执行馆长李欣欣主持,通过参观展览、听讲座、做实验等,激发了小学生对航空知识的热爱和学习老一辈科学家爱国报国的家国情怀,营造出温馨和谐、积极向上的迎春氛围。

参观科普展览 逐梦飞行无限
下午1:30,大家走进博物馆专题展厅,参观“飞行无限 逐梦蓝天”航空科普专题展。展览分为“飞向蓝天”“启航梦想”“航空报国”“海归贡献”“天马行空”五个展区,引起了同学们的极大兴趣。在科普志愿者讲解员的带领下,同学们学习了飞机的起源和发展,了解了新中国成立后航空事业的光辉历程,以及中国留学生在中国航空事业发展历程中作出的积极贡献。

展览中还展出了热气球、无人机、C919大飞机等模型,同学们认真仔细观察,学习这些各具特色的飞行器的结构和原理,激发起对航空飞行的探索热情。
绘制手抄报 展现航空梦
本次活动前,上海中国留学生博物馆、中山街道妇女联合会联合开展了以航空为主题的“儿童手抄报征集”活动。中山街道各居民小区的少年儿童积极参与投稿,最终挑选出34幅优秀作品在专题展览中的“天马行空”展区展出。一幅幅生动有趣的飞行器手绘图,描绘出了孩子们的“航空梦”。很多入展的手抄报作者参加本次活动,大家在手抄报展墙前边看边讨论,有的交流彼此的创作心得,有的主动与自己的手抄报合影留念,增强了青少年在科普活动中的参与感和成就感,也加深了大家对中国航空事业的探索愿望,获得了更好的科普效果。

主题讲座 厚植家国情怀
本次活动邀请了“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纪念章”获得者、留学归国的周善铸教授为大家做科普讲座,主题是《从“穿越蘑菇云的人”说起》。周教授已有93岁高龄,精神矍铄,讲座生动。他与同学们一起观看纪录片《穿越蘑菇云的人》,讲述飞行员们一次次驾机穿越蘑菇云,采集核爆之后样品,为改进核武器的性能提供宝贵数据的感人故事。

讲座中,他从1964年10月16日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谈起,讲述了自己的求学和研究经历。他说:“我的故事,不仅是我的,也是中国我这一代知识分子的缩影。我是一个平凡的人,有幸生活在不平凡的时代。我希望通过我的经历告诉小朋友们,个人的发展离不开国家的命运,今日的美好生活来之不易。希望我的故事,能给年轻人以借鉴、鼓舞和激励。”
同学们都听得格外认真,积极与周老师互动。学生和家长纷纷举手提问,周老师一一做了解答,并鼓励同学们把自己的前途与国家命运、时代发展紧密相扣在一起,学习和发扬先辈老科学家的科学精神,长大后为祖国各项事业发展做贡献。
讲座结束后,很多同学上前与周老师交流合影,还有小朋友和家长拿出笔记本让周老师签名留言。同学们说,刚才在参观展览时,就对展览中飞行员带着重要任务“穿越核爆蘑菇云”的内容印象深刻,现在又听了周老师的讲座,对老一辈的科学家精神有了更全面真切的认识,收获很大。
捐赠纪念章 弘扬两弹一星精神
活动现场还举办了捐赠仪式。周善铸将他于2024年10月获颁的“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60周年”纪念章捐赠给了上海中国留学生博物馆。李欣欣馆长代表留博馆向周善铸颁发了“捐赠证书”。

拼装滑行机 折纸飞机投掷比赛
在动手实验环节,同学们学习了滑行飞机的构造和原理,然后亲手安装发动机,组装机身,完成了一架完整的滑行飞机的模型制作。飞机模型的拼装不仅能将书本上的知识化为实体,在寓教于乐的同时也提高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探索科学的兴趣。

活动还举办了纸飞机的制作及投掷比赛。同学们积极开动脑筋,通过自主设计,用卡纸折出了各具特色的纸飞机,并开展了一场激烈的纸飞机投掷比赛。
比赛分为四组,按照不同颜色的纸飞机分组。投掷中,有的纸飞机笔直前行,有的纸飞机航线曲折,现场笑声不断,气氛活跃。每组决胜出纸飞机飞得最远的为第一名,获得了由上海中国留学生博物馆颁发的《纸飞机大师》科普书籍奖品。

迎春纳福 喜迎蛇年春节
科普活动前,同学们在现场观看、学习书法家创作“福”字,一张张饱含吉祥寓意的“福”字跃然纸上。通过具有中国传统特色的书法艺术形式,将新年的美好祝愿传递给大家,为即将到来的春节增添了浓郁的喜庆氛围。
活动还为每位同学发放了《揭秘飞行器》科普立体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