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5周年。75年来,中华民族在中国共产党的带领下创造了无数人间奇迹,实现了很多彪炳史册的梦想。当我们今天乘坐C919大飞机翱翔蓝天,当一架架战机亮相2024珠海航展,回顾航空历史,学习航空知识,在青少年中越来越热了!
12月13日,2024年松江区立项入围科普项目“飞行无限 逐梦蓝天”航空科普专题展在上海中国留学生博物馆开幕。本次展览由上海中国留学生博物主办,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航空运输学院(飞行学院)、致公党松江区总支部、致公党工程大支部协办,来自上海外国语大学松江外国语学校的中小学生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的老师们参加了开幕式活动,致公党松江总支部多名党员担任志愿者。
上海中国留学生博物馆执行馆长李欣欣主持开幕式,并和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航空运输学院(飞行学院)副院长李程、致公党松江区总支部主委史向阳和致公党工程支部主委门勇一起为展览揭幕。
最早的飞行器是什么样的?飞机有哪些种类?中国的航空事业是怎样发展起来的?留学生群体又做了哪些贡献?带着这些问题,同学和老师们走进专题展厅,共同参观了“飞行无限 逐梦蓝天”航空科普专题展。展览以飞机的发明发展为切入点,以航空知识及航空故事为载体,以中国航空事业发展史为主线,通过“飞向蓝天”“启航梦想”“航空报国”“海归贡献”“天马行空”等五个展区的内容展示,向公众科普了航空飞行的起源和发展,尤其是新中国成立后航空事业发展的光辉历程,以及中国留学生在中国航空事业发展历程中作出的积极贡献。
展厅中还陈列了热气球、无人机、C919大飞机等不同飞行器的模型展品,同学们在讲解员老师的带领下,仔细观察这些飞行器的结构,了解他们的原理,激发了对航空领域浓厚的科学兴趣。
参观结束后,上海工程技术大学航空运输学院(飞行学院)科普老师李永平博士为大家主讲了科普讲座——《飞机为什么可以飞上蓝天?》。李老师从人类自古以来遨游蓝天的梦想出发,带领同学们回顾了人类对飞天的探索历程,从莱特兄弟成功试飞世界上第一架飞机“飞行者一号”,到C919大飞机......从机身、机翼到发动机,从起飞、巡航到降落,通过趣味的图片和一个个生动的短视频,引导同学们思考人类到底是如何飞上天的,帮助大家构建起对飞机的全面认知。
李老师还带来了飞机航模,为同学们演示飞机的飞行原理和机身结构的作用特点。
讲座中,同学们听得聚精会神,积极举手回答问题,在轻松的氛围中感受辉煌的人类航空史,体会飞行的魅力,对航空科学的奥秘充满了无限的好奇和渴望。
本次活动还举办了科普小实验,自己动手DIY滑行飞机。同学们首先认真聆听了志愿者老师的讲解,学习了滑行飞机的构造。然后亲手安装了发动机,完成机身拼装,制作出了一架完整的滑行飞机模型。
虽然许多同学都是第一次接触飞机模型拼装,对飞机结构仍然比较陌生,但通过老师的指导和彼此的交流探索,都顺利完成了DIY实验。这次飞机拼装实验不仅提高了同学们的动手能力,在寓教于乐的同时,也进一步激发了中学生探索航天工程等前沿科技的兴趣。
此次科普活动还举办了集科技、体育、趣味性于一体的的纸飞机制作及投掷比赛。在李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学习了纸飞机的结构和如何折才能飞得更远的“秘籍”,然后通过自主设计和制作,将一张张彩纸折成了一只只形态各异的纸飞机。
随后同学们拿着纸飞机来到一楼的“留根铸魂”厅,分4组比赛纸飞机飞翔。只见他们指尖轻扬,一架架纸飞机极速启航。有的利落地划破空气,笔直向前飞行;有的航线曲折,忽上忽下。同学们随着纸飞机的起落惊叹欢呼,现场气氛十分热烈。
每组选出飞得最远的纸飞机,一共评出4位获奖者。李欣欣馆长为获奖同学颁发了《纸飞机大师》科普书籍作为奖品,并鼓励大家继续发挥创意,增强动手能力,折出飞得更久更远的纸飞机。
本次科普活动,引起了在场师生热烈反响,达到了预期的科普效果,营造了良好的航天科技氛围。不仅丰富了青少年的航天知识,还激发了他们对航天事业的热爱和向往,在心中种下了航天梦想的种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