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9月28日,为纪念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周年,进一步服务留学生了解世情、国情,激发留学生群体报效祖国的热情,在致公党上海市委指导下,由中国留学生博物馆和致公党上海市委宣传部共同主办的第七届中国留学生论坛在上海中国留学生博物馆成功举办。

本次论坛的主题是“中国留学生与改革开放四十年”。150多位高层次归国留学生、复旦大学孔子学院的来华留学生、澳门青年人才上海学习实践班学员,以及留学生服务工作相关单位的领导、关心支持中国留学事业的各届人士参加了论坛。围绕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留学事业的发展历程,探讨新时代留学生服务的新思路及新方法,为我国留学生事业发展提供智力服务。

受市政协副主席、市委主委张恩迪委托,马进代表致公党上海市委,向论坛的成功举办表示祝贺。他在致词中指出,回顾和总结中国留学生与改革开放四十年的历史,记录留学生们的感人事迹和突出成就,再现中国改革开放40年的巨大变迁及宏伟历史画卷,可以激励我们在新的历史征程中更加砥砺进取,不断前行,创造出更大的贡献。他希望大家,一是要进一步凝聚共识,坚定不移地走深化改革开放的发展道路。在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指引下,改革开放再出发,新的历史已经开启。站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时代,我们要进一步凝聚共识,坚定不移地走具有中国特色的深化改革开放的发展道路。二是要凝心聚力,继续发挥归国留学人员的独特作用。当前,上海正处在创新转型升级的关键阶段。在改革开放新的历史征程中,欢迎各位留学人员通过致公党和留学生博物馆等各种平台,充分展现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创新创业才能,发挥自己的独特作用,以各种形式参与上海的建设与发展、助力上海的城市创新与转型升级。

同济大学副校长江波在论坛上发表题为《出国留学四十年与改革开放》主旨演讲。他结合自己1978年公派留学法国、英国的留学回国亲身经历,全面阐述了改革开放四十年来的中国励精图治的巨大变化,讲述了中国留学工作自1978年以来发展的三个阶段,尤其是1992年邓小平南方谈话后,中央明确了“支持留学、鼓励回国、来去自由”的12字方针,中国留学自此向全方位、多领域、高层次展开,走出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出国留学道路。

他说,纪念出国留学四十年,就是纪念改革开放四十年。面向未来,在全面推动国家留学事业改革发展过程中,既要坚持我国留学工作四十年来积累的基本经验不动摇不松懈,又要勤于谋划善于创新,确保在今后留学事业发展中有所突破。
一是要坚持党的领导是做好出国留学工作的根本保证。改革开放四十年来,正是因为我们党始终坚持从民族复兴和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历史高度出发,同时也正是因为我们坚持和贯彻党对留学事业的领导和工作部署,才铸就了今天蓬勃发展的留学事业。
二是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是做好出国留学工作的前提条件。经过四十年的发展,中国的对外开放格局已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必须要对我们的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与发展前景充满自信,必须进一步解放思想,与时俱进,坚持开放包容,推动多元文明交流互鉴。
三是要服务国家发展战略和需求是做好出国留学工作的目标导向。四十年来,我国出国留学人员的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为此,国家公派留学要始终立足国家战略全局最紧迫的需求进行谋划,强化公派留学引领作用,强化“高端引领”并在若干关键领域形成“人才高地”。同时,要进一步重视引导出国留学的多数人群,关心爱护支持他们,鼓励他们学习国家发展建设急需的学科专业,借鉴世界教育科技强国发展经验,从中发现和培养具有国际视野和竞争能力的优秀人才。
四是要建设以人为本的管理体系是做好出国留学工作的制度保障。出国留学工作说到根本就是做人的工作,加快出国留学事业发展,必须坚持“以人为本”,协同推进改革,优化资源配置方式,为广大留学人员创造更好的留学和施展才干的环境。

论坛还举办了留学生纪念品捐赠式,1960年由国家教育部公派留学朝鲜金日成综合大学的冯宝胜先生及其夫人和女儿,专程从加拿大回国,向中国留学生博物馆捐赠了31件冯宝胜先生的留学纪念品。上海市松江区文广局副局长王春雷在捐赠式上致词。李克欣馆长代表中国留学生博物馆接受了捐赠,并向他回赠了《捐赠证书》。


论坛上,由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和中国留学生博物馆共同主办的“祖国记忆——中国船政留学生的兴国梦”专题展览揭幕。福州市马尾区委宣传部副部长林壬子发表致词。中国留学生博物馆馆长李克欣、中国船政文化博物馆馆长吴登峰共同为展览揭幕。揭幕仪式由中国留学生博物馆执行馆长李欣欣主持。


论坛结束后,大家一起参观了“祖国记忆---中国船政留学生的兴国梦”专题展览。


中国留学生论坛自2012年举办以来,已连续举办七届。每届论坛都围绕国家和上海中心工作,邀请各领域专家学者、归国留学生、海外优秀青年人才聚集一堂,建言献策,在国内外具有一定影响力,多次入选《上海文化年鉴》。今年的论坛,第一次吸引了来华留学生组团参加。这些来华留学生分别来自俄罗斯、英国、马来西亚、秘鲁、喀麦隆、白俄罗斯、摩洛哥、埃及、蒙古、泰国等国家。论坛上,这些来华留学生与中国留学生、澳门青年人才互动交流,共话中国改革开放四十年来,中国的留学教育和国际教育的发展进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