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浦江同舟》刊登李克欣馆长专访

时间:2014-03-05 13:45:13  来源:中国留学生博物馆  作者:中国留学生博物馆

留学生“老村长”
—— 访上海市人大常委、中国留学生博物馆馆长李克欣

期望成为一位“老村长”,为中国留学生搭建一个“走出国门努力学习,学成归来报效故里”的平台,帮助他们在实现个人成功梦想的进程中,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贡献力量。

                                           ——李克欣  

 从插队知青到留学归国

1974年12月,李克欣到河南省南阳县插队,没过多久,他被推选担任生产队长,带领大伙儿修渠筑坝,下田耕作。眼看着在自己的张罗下,村里的面貌一天一个样,李克欣萌生了一个信念:自己的一生,无论走到哪里,都要像一个村长一样,为大家服务。

1977年,恢复高考,李克欣考入同济大学热能环境工程系,毕业后进入核工业部第五研究设计院工作。1990年,在世界城市环境领域知名教授日本名古屋大学教授中原信生和中国人居环境领域著名专家吴元炜的关心和帮助下,李克欣师从中原信生,成了关门弟子。留学期间,一直醉心学成回国的李克欣整天泡在实验室里,一篇篇高水平论文频频问世,为未来打下坚实的理论知识基础。

1996年3月,李克欣从日本名古屋大学毕业,获工学博士学位。日本知名研究机构和大企业希望他能留下来工作,他谢绝了。带着他的“环境和学”思想和满腔热情,回到了祖国。他选择了海纳百川的上海作为他创业的起点,在张江注册了一家致力于解决都市环境问题的留学生企业。他的公司于其说是作生意,不如说是在宣传一种人与自然的和谐理念,他把公司的目标定位为“调和人类生存环境”。他说,在环境领域不能强调“以人为本”,人类在自然界是强势群体,要学会与其他生物共存,才能和谐发展,要在充分满足人身需要的同时,最大限度地节约能源,保护环境。

从此,他带领一帮年轻人,到处不厌其烦地推销环境和学理论,自己花钱举办培训班推广环境和学技术。通过不懈地努力,这一理念逐渐得到社会的认可,拿到了第一个项目,并一举成功。在社会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李克欣逐渐奠定了相关业界的专家地位,他的环境企业也经营得风生水起。此时,那个在他插队时萌生的信念再次涌现:要像一个村长一样,为大家服务。
 
为留学生提供“村长服务”

2003年,中共上海市委组织部选拔一批在上海的优秀留学回国人员到中共上海市委党校学习,并赴革命圣地井冈山重温历史。在那里,李克欣的一举一动、一言一语,都表现出对革命老区、对农村的深厚感情,加上他对留学生的热心关照,同行的领导感慨地说:“李克欣就像革命老区的一个村长,对这里的一切都深爱有加。”于是,“村长”就在李克欣身上叫开了。

李克欣很珍惜这个“村长”的名号。他说,“村长就是一个积极为村民提供帮助、服务的后勤部长,当好这个中国最小的‘官’,就是为留学生服务。”为此,“村长”提出,“办一个留学生之家,为大家提供一个开展活动、交流思想的场所。”他说到做到,把自己企业的一幢别墅捐献出来,筹建公益性的中国留学生博物馆。此举得到留学生的拥护,大家利用休息日和下班时间,和“村长”一起义务劳动,贡献智力和体力。2004年9月28日,中国留学生博物馆开馆,“希望中国留学生博物馆是一棵具有感召精神和激励精神的梧桐树,吸引更多的留学生回国效力”,“村长”充满深情,“我的任务就是为这棵梧桐树施肥、浇水、修枝、打杈,让它枝叶繁茂,茁壮成长。”

2004年12月15日,«人民日报»在“上海打造国际人才港”的报道中,对中国留学生博物馆给予这样的评价:“引进人才,还要留下人才,上海积极构筑海外人才服务平台,利用中国留学生博物馆等各类留学人员的联谊机构,积极为他们创造交流的条件,就是这个平台的一个重要内容。”

中国留学生博物馆以“寻根、报恩、中国人”为理念,以举办“上海市高层次人才沙龙”、“海归科学家沙龙”、“海归企业家沙龙”和“海派文化沙龙”等沙龙活动为抓手,为留学生提供“家”的服务。同时,“村长”经常组织大家进行社会考察、接受国情教育,受到新侨和留学生的广泛欢迎。除此之外,“村长”还带领留学生积极参与公益活动,为社会服务。2008年,在四川汶川发生地震后,李克欣积极组织新侨和归国留学生到灾区支援重建工作。2010年上海世博会期间,李克欣组织部分新侨和归国留学生担任志愿者,取得明显成效。

李克欣的“村长服务”,不仅得到了留学生的认可,还得到中央电视台、人民日报、新华社等多家中央新闻媒体的重视,多次进行专访,成为《神州学人》的封面人物。
 
牢记使命,积极参政议政

在组织的关怀下,李克欣被推举担任上海市第十届、第十一届政协常委,上海市第十四届人大常委职务。李克欣积极参政议政,提出了许多具有前瞻性、时效性、界别性的建议。2011年,他被收录到上海市政协《使命与责任――政协委员履职百例》一书。

李克欣提出的建议具有前瞻性。2005年11月,他提出“利用手机网络平台,扩大市民信息服务范围”建议,在上海市防灾应急预案尤其是在“海葵”台风影响上海时发挥了积极作用。2010年1月,提出“确立智慧低碳城市为上海的中长期发展目标”建议,为上海市制定“智慧城市”战略做出了贡献。

李克欣提出的建议具有时效性。2010年4月,提出“组织科技力量,摸查上海世博会科技新动向”建议,得到了全国政协领导的赞许,迅速批转国家有关部委,并得以逐步落实,取得了一定的实效。2012年1月,提出“关于上海市加快文化与科技融合创新”建议,上海市委宣传部非常重视,组织迅速落实,多家新闻媒体进行了采访报道。

李克欣提出的建议具有界别性。2008年1月,提出“改善引进人才(归侨)子女高考政策、进一步吸引高端人才长期服务上海”建议,得到落实。2012年1月,提出“保障上海市归国华侨附加减税权益”建议,得到有关领导的高度重视,解决了由于部分财税工作人员不熟悉政策所做造成的工作疏漏问题,使党和政府对归侨的关心和关怀进一步得到落实。

“低碳城市”领军人物

作为中国城市研究领域的领军人物,李克欣提出的由“环境和学”理念、“单元城市”模式和“智慧城网”技术等三大系统所构成的智慧低碳城市发展战略,得到世界同行的赞许和国家有关部委的认可,逐步在各地城市示范推广,受到《人民日报》等主流媒体的关注。他还受邀担任日本东京理科大学等世界知名高校的客座教授,在世界范围传播中华思想和城市建设理念。

李克欣提出“智能城网”理论,被应用于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性项目“绿色智能城网建筑用能与微热网”、住建部重点课题“低碳城市发展模式与路径研究”等国家重点研究项目,为国家的城市化可持续发展及节能减排做出贡献。李克欣带领年轻的海归科学家,参与中国智慧低碳城市的顶层设计,从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提出中国智慧低碳城市发展的创新理念、空间模式和技术路径等,在业界引起共鸣,引领并推动中国城市化的发展研究不断深入。

李克欣通过撰写专著和在中央媒体发表论文和署名文章,呼吁全社会努力建设智慧低碳城市,早日实现“城市,让生活更美好”的愿景。专著《李克欣闲谈建筑用能》获得“中国建筑图书奖”。专著《低碳化生存――城市更美好》获“2010年上海市十本好书”。
 

2012年9月,主持召开第一届“中国低碳城市论坛”,围绕中国智慧低碳城市的基本内涵、战略架构、基础设施战略等专题,进行深入探讨,在业界产生巨大影响。2012年9月,新华社面向全球发布由李克欣担任主编的《中国低碳城市发展研究报告(2012)》,首次提出 “好城市”概念。他说,建设“美丽中国”需要“好城市”,希望自己这个“村长”也是一个“环境村长”,为保护地球环境尽绵薄之力。

做一辈子“老村长”

2013年12月23日,由李克欣发起、上海留学生企业协会主办的首届“上海留学生论坛”成功举办,并发布了《上海留学生论坛宣言》。

上海留学生企业协会于2013年8月9日成立,是由部分留学生企业发起的社会组织,李克欣任首任会长,为留学生提供创业创新服务。协会自成立以来,李克欣带领大家举办了多次留学生活动,为大家提供交流和互相帮助的平台。

上海留学生论坛是由中国留学生以及关心中国留学事业、支持中国留学生回国发展的各界人士积极参与、为中国留学生提供综合服务的高层次交流平台,为国家贡献智力服务。首届论坛得到了留学生们的广泛好评,新华社、人民日报、中央电视台等多家媒体进行了采访报道。


李克欣说,他的志向就是做一个留学生“老村长”,为他们搭建平台,为他们提供服务,上海留学生论坛将是他今后工作的重点。他相信,在党和政府的关怀下,通过他这个“老村长”和留学生们的共同努力,深深植根于上海的上海留学生论坛一定会不负众望,枝繁叶茂,成为一个有影响力的国际性论坛,为中国留学生提供更加周到的服务。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留学博近期活动
相关文章
   徐汇区侨联组织侨务工作培训班学员来馆开展
   “胸怀祖国 强国有我——弘扬留学归国科学家
   李克欣馆长出席2023腾冲科学家论坛并发表演
   上海海洋大学组织党员学生来馆开展党史学习
   云间理堂 理在心中|松江多个单位来馆开展爱
   少数民族来馆感受优秀留学生前辈的家国情怀
   市委统战部组织党员到馆参观学习
   留博馆成为松江区首批云间理堂、理在心中主
   上海纽约大学留学生来馆参观学习交流
   商务区两新党员来馆开展主题教育活动
留学博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