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留学生博物馆举办专题展,主题是:留学苏联与中国革命。此次专题展自2012年10月9日开始,至10月31日结束。
中国的留学教育是随着中国社会变迁的逐步深化而逐步发展并走向高潮的,从这个意义上讲,留学生是社会变革的产物;反过来,留学生又是推进中国革命和改良的一支重要力量。近代中国社会的政治、经济、思想文化等方方面面的变革,留学生都是“弄潮儿”。留学生与近代中国社会的良性互动,突显出留学教育的重要性,提升了留学生的社会地位。
受第一次世界大战和俄国十月革命以及民国初年中国社会动荡的影响,1919年以后的中国政治坡度向发生了新的变化。就政治状况而言,留学生游弋于国共两党中间,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那时的政治变革,进一步显现出留学生与中国社会变革的密切关系。共产党的核心人物多有留学经历,陈独秀、李大钊曾留学日本,周恩来、朱德、邓小平等是留欧生,刘少奇、瞿秋白等留学苏联,毛泽东虽然没有负笈海外,但对留法勤工俭学非常支持,与留学生保持着十分密切的关系。
在共产党创立和发展壮大的过程中,留学生的作用非同小可。其中,留苏生最为突出,留日生和留欧生次之,留美生相对弱一点。在组织上,留学生为共产党的干部尤其高级干部的准备,初创时期最为明显。20年代的中共领导人中,留法勤工俭学学生比例甚高;30年代前后,很多高级干部是从莫斯科留学归来的。
20世纪20年代开始到新中国成立之前,中国的留苏教育发展成为一股热流,为中国革命、中国共产党培养了大批优秀人才作用,提高了中国共产党员的马列主义水平,促进了马列主义理论和思想在中国的传播。但也由于一些留苏生在中共中央占据领导位置,在斗争策略的制定上偏信于苏联经验,将苏联革命斗争的方法照搬过来,给中国革命也造成了严重阻滞。
中国留学生博物馆将在2012年10月9日-2012年10月31日期间举办专题展“留学苏联与中国革命”,以实物展览、文字介绍、图片展示的形式,向广大参观者解读。
留学苏联对中国革命的影响。展览分16个部分:
1. 前言
2. 莫斯科东方大学当时的概况(建筑照片、文字介绍)
3. 东方大学课程设置(以图表形式展出)
4. 上海外国语学社介绍(淮海路渔阳里,当时学员用过的物品、照片)
5. 上海外国语学社选派第一批学员留苏名单(照片、简介、成就、实物)
6. 东方大学三批中国留学生名单(照片、简介、成就、实物)
7. 东方大学短训班、军事班情况(列表形式)
8. 东方大学政治生活(列表,人员,照片,简介,实物)
9. 莫斯科中山大学当时的概况(建筑照片)
10. 中山大学人员名单、花费统计表、课程列表(实物、照片、图表)
11. 中山大学国共两党留学生(人数,人名,照片,列表)
12. 中国共产党单独派的留学人员(部分人名,情况列表等)
13. 中山大学中国留学生归国情况(列表、成就、实物)
14. 留苏学生所在的其他院校列表简介(建筑图片)
15. 留苏对中国教育及政治的影响(文字,列表,人员,照片)
16. 留苏对马列主义理论思想传播的影响(文字,列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