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共青团成立100周年,听亲历者讲述家族四代留学生见证百年沧桑

时间:2022-05-05 09:50:04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环球时报

【环球时报特约记者  林悦】今年是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1922年5月,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翻开了中国青年运动新的历史篇章。100年来,中国出现翻天覆地的变化,作为连接国内外桥梁之一的中国留学生,见证了国家从风雨飘摇的危难之际到跻身于世界强国之林的沧桑巨变,而我的家族从上世纪30年代起,先后有四代人出国留学,有幸成了这段百年历史的见证者。

风雨飘摇中寻求救国之路

1910年,我的太姥爷生于黑龙江省海伦县(现海伦市)。当时,中华民族正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太姥爷出生9年后,五四运动爆发,各地革命浪潮迭起,一些有志青年为寻求救国良策,远渡重洋,前往日本、法国等国求学。生活在这种环境下的太姥爷,也希望通过技术强国。于是他考入东京高等工业学校(现芝浦工业大学),并于1936年春从哈尔滨出发赴日留学。

经过三天三夜的海上航行,太姥爷抵达日本。在日本,太姥爷虽然不用直面战争,但“国破山河在”的感觉始终萦绕心头。他刚到东京不久,黑龙江同乡会想举办一次大会,但被当地警察禁止,理由是“黑龙江省已经分为几个省了,不允许再开同乡会”。

太姥爷曾说,在日本留学时,东京的政治情况非常复杂,日本警察对中国人盯得很紧。有一次中国留学生开会,被要求在会前唱所谓《满洲国国歌》,结果有懂中文的日本人听出学生们唱的是《推翻“满洲国”歌》,当场要求严查。

在日本的中国留学生并未忘记祖国的命运和国内的同胞。在举行留学生活动之时,大家讨论的都是如何学成回国、如何救国。“看看国际形势,帝国主义在没落,弱小民族就要崛起……我们马上就要回国,希望后期在校同学仍然团结一致,把同乡会继续办下去。”当时一位中国留学生这样对其他人说。

1940年,太姥爷回国,投身于船舶行业。在他的影响下,我家对走出国门看世界非常重视。只有知己知彼,才能看到自己的优势和劣势,才能奋起直追。

吃不饱是个大问题

我家的第二代留学生是姥爷,他也去了日本。但不同于太姥爷,姥爷出国更多的是希望通过学习外国技术,让祖国更加强大。

姥爷其实是一名“20后”,1987年已评上教授的他,受日本顺天堂大学邀请,以访问学者的身份赴日交流学习3个月。虽然访问学者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留学生”,但姥爷却切实感受到了国内和国外的差距。

每当回忆起留学生活时,姥爷最常说的一句话就是“吃不饱”。虽然赴日之前从家带了一些方便面和火腿肠,但是毕竟不够3个月吃的。他说,当时在日本饭馆吃一个饺子要人民币3元左右,“(日本)物价太高”。后来在一些留日同胞的帮助下,姥爷才解决温饱问题。

姥爷出国时,中国改革开放已进行了大约9年。不过在改革开放初期,国内医疗科研仍处于相对落后的状况。姥爷说,他不仅想将国外的先进科技带回国,还想将国外的科研理念带回国。

见证中外差距越来越小

到了20世纪90年代,中国经济发展已步入快车道,越来越多的中国人走出国门看世界,而我的“60后”父母也决定去美国深造。1995年,他们前往北伊利诺伊大学读研究生,这一去就是7年,其间没有回国,因此也错过了中国社会发展突飞猛进的一段时间。

父母说,那个年代出国的虽然不少,但回国的却很罕见,因此在出国之前,家里老人基本是抱着不能再见的心情送别的。我年幼时也跟着父母在美国生活,那时候的日子,用一个词来形容就是“拮据”,全家一周的生活费只有20美元左右。通过申请低收入家庭补贴,我在当地上小学时可以领取免费文具和午餐,有时候还在学校食堂弹琴获得一些餐点奖励。当时和国内亲人只能通过长途电话通话。在我的记忆中,电话要么是延迟,要么是拨不通。

在父母回国后,中国的面貌已焕然一新,老百姓的生活水平大幅提高,手机等的普及率甚至超过美国。父母总是感慨,出国前大家还是在菜摊买菜,回国时已经出现现代化的超市。虽然新千年前后,国内还有不少地方有待发展,但和国外的差距已越来越小。

自信油然而生

作为家里第四代留学生,我成年后出国择校时,情况已经和家里长辈大不一样。和现在很多中国学生一样,留学已经变成我的一个升学途径,以此来开阔视野,祖辈那种出国时的离愁别绪,已经荡然无存。

同样一去不复返的还有过去捉襟见肘的生活。在父母留学的年代,他们舍不得在自动贩卖机上买一罐饮料,而等到我再出国时,已能在假期里时常回国探亲。我周围的同学已经很少因为生活困难而打工,大多只是为了体验生活、融入当地社会。在国内移动支付发展最快的那几年,中国留学生在国外还需要使用信用卡,于是大家放假回国时经常自嘲说“(在国外)落后了一个时代”。

在大学时代,我切身感觉到,国内外的差距,不管是在社会发展程度上,还是在留学生心态上,都在不断缩小。至于毕业后的发展,我的同学也“百花齐放”,有人在美国找到工作,有人回国就业,还有人不断在全球各地出差或外派,仿佛各国都有自己大展拳脚之处。

回顾家里四代人的留学生涯,我发现,留学生的命运和国家的命运息息相关。国家的发展为青年人提供了实现抱负、施展才华的机遇,而我们则应该不负时代,不负韶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不懈努力。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留学博近期活动
相关文章
   英媒:中国留英学生专业兴趣发生重大转变
   中国留学生“较真”,苏格兰国家图书馆反馈
   留学圈的“爱马仕”效应:背后是解不开的“
   上海新举措支持事业单位招聘境外人才
   习近平给南京审计大学审计专业硕士国际班的
   这位邻国总统,在中国度过了最难忘的70岁生
   英媒:赴华留学有三大好处
   教育部:关于调整疫情期间对跨境远程文凭证
   反向留学背后:为何他们情愿扎堆去国外?
   升学规划更多样 交叉专业受青睐 中国留学生
留学博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