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游永恒:社会平视“海归”是时代进步

时间:2021-11-30 14:11:20  来源:环球时报  作者:环球时报

曾几何时,“海归”在就业市场上具有明显的竞争优势。国内的博士毕业生找工作叫就业,“海归”回来的博士工作就业叫“引进人才”,待遇自然也有显著的差别。最近几年,情况发生了明显变化,很多用人单位越来越注重录用国内高校毕业生。

这是国家发展所必然经历的一种现象,相比较来说,从国外获得的学历在竞争力上有所减弱,是市场对本国高等教育发展现实的认可。同时,我们也看到,国内毕业的学生和“海归”在总体水平越来越接近的情况下,仍然各有优势和短板。

第一,在课程体系方面,国内的大学本科和研究生教育与发达国家逐渐处于同一水平,虽然学科方面有差异,但总体上基本没有“代差”。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高等教育,尤其是理工科和医学教育,大量引进国外大学的课程与学术资源加上自己的一些创新。在国外能够学到的内容,在国内的大学同样学得到,从学科的学术体系看没有明显差异。在课程实践方面,中国的大学教育能够更加贴近本国实际,学生更了解相关情况,工作起来更容易上手。

第二,国内的学生在基本学术知识的掌握,对知识的理解,记忆和条理化方面有一定的优势。这同我们长期以来重视对知识的传承和理解有关。而“海归”学生一般在研究方法和批判性思维方面得到了较多的训练。学习中,针对学习内容的批判质疑、问题意识,基于数据和事实的论证,包括发散性思维等方面得到了较好的锻炼,从而具有良好的创造性和可持续发展性,这是很多“海归”所具有的优势。

第三,国内的高校毕业生对国情,对自己的专业以及以后要从事的工作特点有更多的了解,其人生定位以及职业发展的路线图也更加清晰。“海归”外语一般相对较好,对外部世界和多元文化有更多的了解,思考问题的视野更加开阔。短板是对国内的情况,尤其是行业和产业的情况相对陌生,越是出国年龄小的归国学生,这个特点越明显。他们回国后往往面临着二次“文化冲突” 及重新适应社会生活的过程。这是很多用人单位对他们时持保留态度的一个原因。

第四,国内外毕业的学生就业难易度同资源的“稀缺度”有关。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留学是一种精英化的教育,出国留学的学生大都是国内名校的优秀本科毕业生,去的是国外名校,目标是拿到博士学位。这种稀缺资源自然会显示出就业竞争优势。最近二十年来,随着中国经济的发展及中等收入群体的扩大,留学越来越大众化了,留学目标从原来的瞄准研究生教育,拿到博士学位下延到了本科教育甚至中学教育。事实上,在英美国家,真正具有优势的是博士研究生教育,尤其是博士阶段做高端研究得到的训练依然具有很高的成长价值。硕士和普通本科教育的优势已经不太明显。值得注意的是,很多国家的硕士阶段教育学制只有一年,一般也不做学位论文,这种“短平快”、过渡性的硕士教育往往不如国内硕士三年制教育的学术含量高。国外的学士、硕士文凭在国内贬值,也是很自然的。二十多年前,到国外留学的,大多是一些尖子生,有很好的学术潜能。随着留学大众化时代的到来,出国留学越来越容易,加上国外很多大学出于商业利益的考虑降低了入学门槛,生源质量明显降低,这些都导致了“海归”的资源不再稀缺,反映到市场上就是价值的降低。

随着我国高等教育事业的发展和教育教学改革的深化,人们不再用仰视的眼光看待“海归”,这就为出身不同的人才提供了一个公平竞争的文化氛围。这是时代的进步!(作者是四川师范大学心理学院教授)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留学博近期活动
相关文章
   英媒:中国留英学生专业兴趣发生重大转变
   中国留学生“较真”,苏格兰国家图书馆反馈
   留学圈的“爱马仕”效应:背后是解不开的“
   上海新举措支持事业单位招聘境外人才
   习近平给南京审计大学审计专业硕士国际班的
   这位邻国总统,在中国度过了最难忘的70岁生
   英媒:赴华留学有三大好处
   教育部:关于调整疫情期间对跨境远程文凭证
   反向留学背后:为何他们情愿扎堆去国外?
   升学规划更多样 交叉专业受青睐 中国留学生
留学博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