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留守英国留学生呼吁:“戴口罩等于染病”观念需要改变

时间:2020-04-13 09:43:13  来源:澎湃新闻  作者:澎湃新闻

据新华社伦敦4月7日消息,英国卫生部7日发布的新冠疫情数据显示,当天该国累计死亡病例增至6159例;累计确诊病例数达到55242例,与前一天相比增加3634例。

在此背景下,有不少中国留学生选择回国,而曼彻斯特大学教育学院硕士生李霖清选择了留守。

她告诉澎湃新闻,她已经收到了来自国内捐赠的“健康包”,并且坚信只要减少外出,做好防护,就不会被感染。

在英期间,李霖清注意到,对英国当地人来讲,“戴口罩等于染病”是被他们广泛接受的逻辑。所以,当英国人看到装备齐全的黄种人时,便会不自觉地退避三舍。相反,对华人、华侨和留学生群体而言,那些不佩戴口罩,或者不严格遵守禁足令的英国人,才有可能是潜在的病毒携带者。所以,双方互相害怕对方。

640.webp.jpg

曼城学联致同学们的一封信。本文图片均由受访者提供

以下是李霖清的口述:

2020年4月6日,来自中国的12.7吨“健康包”落地英国曼彻斯特,作为曼彻斯特大学的研究生,我领到了属于我的那一份。

每份健康包里有一包医用外科口罩,一枚KN95防护口罩和一盒连花清瘟胶囊。除此之外,负责曼彻斯特领区内物资交接和发放的曼城学联,还用心地附上了一封“致同学们的一封信”。

640.webp (1).jpg

健康包发放现场

整个物资发放的流程相当复杂,为了避免人群聚集,所有填写过“健康包”申领的留学生,按照填写的先后顺序进行分组。然后,在不同的时间段,到不同的发放点领取自己的那一份。发放现场显得格外有序,排队间距也被自觉维持在英国政府建议的两米之外。

一些不戴口罩的本地人路过时,好奇地张望两眼后,会加快步速离开。因为在他们看来,佩戴口罩和护目镜的人是危险的。

在英国,“戴口罩等于染病”是被当地人广泛接受的逻辑。这也难怪当英国人看到装备齐全的人时,便会不自觉地退避三舍。相反,对华人、华侨和留学生群体而言,那些不佩戴口罩,或者不严格遵守禁足令的英国人,才有可能是潜在的病毒携带者。

简单来说,我们和英国人互相害怕。

官方并未要求戴口罩

打开NHS(National Health Service,英国国家医疗服务体系) 的官网,你会看到醒目的防感染指导。NHS主要给出了三大建议。第一,在疫情期间,所有居民应居家隔离,在必要的外出时应保持两米以上的社交距离。第二,勤洗手,每次洗手应持续20秒。第三,打喷嚏或咳嗽时用纸巾掩面,并用肥皂洗手。

640.webp (2).jpg

NHS官网截图

显然在官方给出的防护建议中,并没有戴口罩这一项。他们认为,最有效的方式是染病者佩戴口罩并阻止飞沫传播。

在这样的官方建议下,当地民众大多选择不佩戴口罩。在疫情发展的前期,戴口罩的人要承受巨大的心理压力。当地人不仅会对戴口罩者行长达十多秒的“注目礼”,少数人还会进行语言攻击甚至暴力。

但随着确诊人数不断上涨,一直保持冷静的英国民众也开始慌了。由于市场已经无法保证口罩供应,普通的英国民众已经走到了“可能想买但是却买不到”的境地。在英国知名的连锁商超lidl中,工作人员只佩戴着塑料防飞沫面罩,当我们问及“为何不佩戴口罩时”,他们表示,工作期间,他们不被允许佩戴口罩。

在出门采买时,我也被多次问到“从哪里可以买到口罩”。可惜,英国最大电商亚马逊上的口罩已经断货将近一个月,最快的补货日期也是在五月之后。

英国时间4月6日,媒体报道英国首相鲍里斯·约翰逊正在接受重症特别护理后,这一信息立即登上了推特英国本地趋势榜,英国网民爆发了关于“预防措施是否有效”以及“轻症者居家隔离政策”的讨论。

640.webp (3).jpg

健康包内容

戴口罩可能遭受歧视问题逐渐暴露

“我朋友在伦敦上学 今天他被打了”,“UCL两个亚裔学生被打了”,“听说谢菲尔德有女留学生被打了”,“我今天在路上 遇到一个英国大爷 说我是Chinese Virus”……

这是疫情在英国爆发以后,留学生群里经常出现的讨论。有那么一段时间,不少留学生陷入恐慌,每天都要在“不戴口罩危险”和“戴了口罩可能遭受歧视”中权衡,做出选择。

从2月到3月,不安的情绪在各个微信群组里蔓延。你每天都能看到这样的担忧:“如果不戴口罩的话,带防毒面具可以吗?”然后,群里会有热心的同学回答:“防毒面具可以的,我带过,英国人觉得很酷,像行为艺术,还不会被打。”

英国记者也察觉到了这种现象。2月2日起,留学生群里开始频繁出现这样的信息:“Channel 4 News 的记者朋友Jessie正在收集英国国内因本次疫情产生的,针对中国人、华裔乃至亚裔的歧视的经历、素材”。此后,疫情引发的歧视得到了英国本地媒体的更多关注。

所幸这种担忧在3月17日大学停课后,得到了很大缓解。停课的当天,英国确诊人数为1950人。曼彻斯特大学校长在公开信中写道:我了解这是一个非常令人担忧的时刻,这一决定是为保护学生和教职工的健康和福祉而做出的,那是我们最关心的。

此前,中国驻曼彻斯特总领馆已经与校方进行了多次沟通,表达了中国留学生群体的诉求。

其实,从3月开始,我身边的华人留学生就不断向学校请愿,将线下授课转为线上,取消集体活动,并改变线下考试方式。当诉求得到回应,不少同学就立马订了回程的机票,逃离这个似乎对病毒“反应迟缓”的国家,一波三折地回到祖国,进行为期14天的自我隔离。大批留学生蜂拥回国,机票的价格水涨船高,手里能握有一张直飞、没被取消且有行李额度的机票,成了最让人羡慕的事情。

一张截图在留学生的圈子里流传,13万2千元的回国机票,40人成团的包机,成为一时的讨论热点。

当时选择驻守的我,对朋友感慨道:现在安全了!不用上课了,既没什么感染的风险,也不用害怕遭受歧视了。因为我们不出门!

“Keep calm and carry on”

自3月中旬开始,很多留学生就早早的开启了居家隔离模式。

只不过在3月24日英国禁足令一下,我们的居家隔离就从自愿变成了强制。4月6日,因为要出门领健康包,我才第一次走到了距离公寓一公里的地方。在曼彻斯特的主干道之一,Oxford Road(牛津街)上,行人明显减少。但仍有少部分英国人选择出门骑行,锻炼身体。

从他们平和的神情中,你很难想象英国累计确诊量已经达到了5万1千余例,单日确诊量超过五千。而且英国的国土面积仅24.41万平方公里,这还是包括了内陆水域的数据。

640.webp (4).jpg

标语“保持冷静,继续前行”

 

有留学生总结,英国人的精神内核是:Keep calm and carry on。这是一句英国政府在二战期间用于鼓舞民众士气的标语。意思是,保持冷静,继续前行。这一次,他们也将这种乐观坚强的精神用在抗击疫情里。在海外版抖音TikTok里,调侃新型冠状病毒的视频点赞量超过20万。

对我而言,鼓舞士气的来源除了健康包以外,还包括一家至今坚持售卖的奶茶店。店里的黑糖系列和肉松小贝,总是能在上架三四小时内被一扫而空。对于我们这些中国留学生来说,奶茶的味道是对祖国的标志性记忆之一。有了甜味的珍珠奶茶,选择驻守时似乎还能保有平安度过疫情的信心。

我周边的很多中国留学生都希望,这家来自台湾地区的奶茶店能一直营业下去,陪伴我们。直到疫情趋于平缓,直到曼彻斯特的春天到来。

 

 

转载自  澎湃新闻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留学博近期活动
相关文章
   英媒:中国留英学生专业兴趣发生重大转变
   中国留学生“较真”,苏格兰国家图书馆反馈
   留学圈的“爱马仕”效应:背后是解不开的“
   上海新举措支持事业单位招聘境外人才
   习近平给南京审计大学审计专业硕士国际班的
   这位邻国总统,在中国度过了最难忘的70岁生
   英媒:赴华留学有三大好处
   教育部:关于调整疫情期间对跨境远程文凭证
   反向留学背后:为何他们情愿扎堆去国外?
   升学规划更多样 交叉专业受青睐 中国留学生
留学博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