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改革开放,掀起我国留学事业新篇章!

时间:2018-07-12 13:41:41  来源:欧美同学会  作者:欧美同学会

编者按:

2018年,中国迎来了改革开放40周年。

短短40年间,改革开放让中国人民过上了小康生活,勤劳的中国人民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创造了无数个“中国奇迹”,从规模和内涵上不断改变着中国和世界的历史进程。

习近平总书记在2018年春节团拜会上向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发出号召:“改革开放40年来,我们以敢闯敢干的勇气和自我革新的担当,闯出了一条新路、好路,实现了从‘赶上时代’到‘引领时代’的伟大跨越。今天,我们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继续以逢山开路、遇水架桥的开拓精神,开新局于伟大的社会革命,强体魄于伟大的自我革命,在我们广袤的国土上继续书写13亿多中国人民伟大奋斗的历史新篇章。”

要知道,改革开放如同春天的第一声春雷。1978年6月23日,邓小平同志一句“要成千上万地派,不是只派十个八个”的重要指示,使我国留学事业进入新时代。同年12月26日,从全国各地甄选出的52名国家公派留学生启程美国。

时光荏苒,日月如梭。从1978年到2018年,整整40年间,我国各类出国留学人员累积已达519.49万人,其中313.20万名留学生在完成学业后选择回国发展。大量海外人才归国,积极参与到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中去,涓涓细流如今已汇聚成江河湖海,形成新时代下人才的洪流。

如果没有改革开放初期这52名公派留学生出国求学的勇气,如果没有这52人在国外艰苦卓绝的毅力,如果没有这些“探路者”的留学报国之心,我国的留学事业怎会在几十年间取得如此迅猛、辉煌的发展?

今天,带着无限的感动与鼓舞,欧美君要为大家讲讲这批留学人的故事。

1:总设计师“两个不怕”揭开留学序幕

1978年,面对国家百业待兴的局面,邓小平提出国家全面开始推行改革开放,打开了中国封闭几十年之久的大门。

邓小平非常重视教育与科技,他本人也是留学法国的学生。正是在法国求学的珍贵经历,开阔了一位中国青年的眼界,也使他认识了周恩来等有志留法学生,一起为中华崛起而读书,救中国于危难之中。

1978年6月,邓小平在清华大学发表讲话,他指出,派留学生要成千上万地派,不要十个八个地派。要做到两个不怕:一是不怕出去回不来;二是不怕和人家搞到一起,这样才能学到东西。

正是这位改革开放总设计师过人的胆略与气魄,点燃了无数中国学子海外求学的希望。

要知道,从1949年到1978年,以自费留学名义出国的人几乎没有。据记载,1974年,北京市公安局只受理了14份申请,其理由都是探亲访友。

可以说,邓小平的这番话从真正意义实现了中国与世界在科技与教育层面上的接轨,很大程度上促进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

时任教育部副部长的韦钰如此感叹:“他(邓小平)的大量选派留学人员的决定是最早采取的对外开放的具体措施之一,这一决策是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标志,其重大意义也将被今后的实践所证明。”

2:52人勇攀海外留学的山巅

邓小平的指示马上得到了有关部门的积极反应。1978年8月4日,教育部下发《关于增选出国留学生的通知》,明确了留学生选拔的范围、条件、程序等。

《通知》规定,将由教育部统一命题,于1978年9月5日进行全国外语统考。考试内容分为笔试和口试,笔试采用百分制,口试五分制。

由于当时交通条件有限,北京、上海、天津等大城市率先得到消息,边缘地区得到消息就相对比较晚。在北京,著名大学和中科院还为此举办了外语补习班,提高考生考中的概率;而在有些学校,因为报考的人数较少,学校不得不进行多次动员,鼓励大家报考;还有些学校把考试描述得很神秘,有些学生在通过考试之后,才知道自己有可能被派到美国进修。

共计14717人报名考试,实际参加口笔试的有12583人。达到60分的大约有2500人,再加上高校的骨干教师、系主任可以降低分数要求,这次考试基本上可以选拔出3000人。

教育部遴选后,50人从这3000人中脱颖而出,成为1978年12月26日向美国派出的首批中国留学生。

这50人是经历十年浩劫后仍然走在国内科研最前沿的青年学者,也将是我国未来科技发展的领军人物。

负责当时出国留学事务的干部郭懿清回忆道,这50人的名单是经过反复挑选后确定的。他们外语基本过关,专业水平在这个年龄段中是拔尖的。后来加上了当时被视为中国数学界未来之星的张恭庆、姜伯驹。

1872年9月15日,《纽约时报》 报道了首批30名中国公派留美幼童来到旧金山的消息。106年之后,1978年12月26日,52位精英抵达美国纽约机场时,《纽约时报》又报道了这一重大新闻。

有外媒评论,中国大批派遣留学生,迄今在共产主义世界中尚无先例,这令人信服,表明了政治自信心。

3:52名留学生画像:求学海外,筑梦祖国

这些被精挑细选出的中国学子是一群怎样的人呢?

欧美君查阅资料后,总结出如下特点:

(1)  男性为主:52人中只有6名女性;

(2)  北大、清华教师为主:52人中有20人来自北大、清华;

(3)  以青壮年为主:平均年龄41岁,主要集中在36-45岁之间;

(4)  高学历为主:绝大多数毕业于中国知名高等学府,其中三位有研究生学历,一位刚刚考上研究生;

(5)  理工科占绝大多数:其中理科29人,工科18人,医科2人,农科1人。

总体来看,这52人中大部分在国内都已经是知名学术带头人,拥有不凡的科研经历和执着的学术追求。有几位更是研究像计算机科学、生物遗传学等新兴科学,有的在国内已经参加过国家重大科研项目。

他们在国外学习的过程中,也没有忘记哺育他们的祖国。

材料学院及机械学院教授柳百成院士是当时留学生的代表。他表示,他在美国的两年间,从未有过不回来的念头。留学一结束他就同其他留学生一起回到祖国,把计算机知识运用到改造我国传统产业上

他说,“为了更多地了解中美间的文化差异,留美期间,决定要多走、多看。我所在的威斯康星大学当时只有我一人是从中国大陆来的,而大学里很多人都想了解中国,尤其是华裔教授和来自香港、台湾的留学生。每逢周末,总有人打电话约我聊天,我就定了一个原则——“来者不拒”,因为我也可利用这样的机会,告诉世界一个真实的中国”。

中国原子能科学研究院研究员许瑾诚感慨道,“作为改革开放后第一批留学生,我总觉得自己有着特殊的责任,各个方面都要为中国人争光。回忆过去,当初祖国交给的任务,可以说都较好地完成了。”

清华大学医学院教授赵南明也是首批留学人员之一。他深感国家派自己出去不容易,很少零点前离开实验室,没有周六日。他在出国两年里发表了四篇论文,但他说,出国留学最大的收获不是发表了几篇论文,而是开阔了视野,看到了国际研究的方向和热点,看到了自己的差距。回国后,赵南明为创建清华大学医学院付出了巨大心血。

这批中国留学生以傲人的成绩引得不少外媒的注意。有法国报纸惊呼:凡是有中国留学生的学校,名列前茅的几乎全都是中国人!

在美国普渡大学物理系一次博士资格考试中,来自中国的7名研究生中有6名进入了前八,并且囊括了前四名。更令人骄傲的是,第一名是中国人,成绩打破了该校15年来的最高纪录。

这些带着国外新思维、新技术、新观念的第一批留学生回国后,都迅速成长为中国科教界新一代的学术带头人,为我国的科研发展做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

更重要的是,这批“第一个吃螃蟹的人”引发了此后中国的留学风潮。据统计,40年来,中国有500余万人到海外留学,遍布100多个国家和地区。

出国留学是改革开放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中国40年改革开放重要标志之一。历史和事实证明,出国留学人员为中国的高等教育、科技事业做出了重要贡献。

在新的时代里,留学人员将继续秉承老一辈留学人员不忘初心、留学报国的精神,为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做出不懈努力。

50位优秀赴美学者名单如下:

北京大学11人

王志美(女)北京大学生物系

潘惟钧 北京大学生物系
 

戴远东 北京大学物理系

杨威生 北京大学物理系

林宗涵 北京大学物理系

马季铭 北京大学化学系

应隆安 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

颜大椿 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

黄永念 北京大学数学力学系

岳曾元 北京大学地球物理系

许卓群 北京大学计算机系

清华大学9人

李衍达 清华大学自动化系

张楚汉 清华大学水利系

柳百成 清华大学机械制造系

郑衍衡 清华大学电子系

彭吉虎 清华大学无线电系

崔国文 清华大学非金属材料专业

张育曼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

赵南明 清华大学工程物理系

曹小平 清华大学化学系
 
中国科学院(包括北京分院)、中央各部委15人

戴宗铎(女)中国科学院数学所

裴定一 中国科学院数学所

沈显杰 中国科学院地质所

金汉平 中国科学院地质力学研究所

吴如山 国家地质总局

吴源陶 二机部第五研究所

许瑾诚 北京原子能所

李祝霞(女)北京原子能所

朱锡兴 北京科学院电子所

施雁旸 北京科学院电子所

王靖华 北京科学院数学所

朱幼兰 北京科学院计算中心

刘志武 中国农业科学院

吴葆桢 北京协和医院

吴宁(女)北京协和医院

北京其他大学5人

童坦君 北京医学院生物化学系

郑庸 北京工业大学

王以铭 北京工业大学

龚荣枢 北京邮电学院

陈俊亮 北京邮电学院
 
来自北京工厂2人

冀复生 北京邮电器材厂
 

檀中维 北京汽车厂计算机室
 
来自上海4人

石双惠 上海科学院原子核所

龚祖埙 上海生物化学研究所

吴德炎 上海邮电部第一研究所

沈绿萍(女)上海科学院生化所
 
来自天津两所大学4人

王序昆(女)天津南开大学化学所

陈伟朱 天津南开大学化学所

程路 天津南开大学物理系

许锡恩 天津大学化工系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留学博近期活动
相关文章
   英媒:中国留英学生专业兴趣发生重大转变
   中国留学生“较真”,苏格兰国家图书馆反馈
   留学圈的“爱马仕”效应:背后是解不开的“
   上海新举措支持事业单位招聘境外人才
   习近平给南京审计大学审计专业硕士国际班的
   这位邻国总统,在中国度过了最难忘的70岁生
   英媒:赴华留学有三大好处
   教育部:关于调整疫情期间对跨境远程文凭证
   反向留学背后:为何他们情愿扎堆去国外?
   升学规划更多样 交叉专业受青睐 中国留学生
留学博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