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出生在美国大熊猫“美轮”、“美奂”今年三岁半啦,11月5日“留学”归来回到成都。回国的第一站,是来到成都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开始为期1个月的隔离检疫生活。

刚刚回国的美轮、美奂“洋腔洋味”十足:对窝窝头不感兴趣,双却十分喜爱“洋快餐”。饲养员罗云宏对这两种零食进行比较后,得出结论——都是用淀粉、米粉、黄豆粉加维生素等原料做成的,营养成分一致,就是加工方法不一样,结果口味就不一样了。美轮、美奂不吃窝窝头,只爱美国饼干。

双胞胎在回国时,随机行李中还带了够吃1个月的饼干,这几乎成了它们的日常零食。吃完竹叶主食,要来点饼干当甜品;吃切块苹果,要加点饼干粉当佐料;玩累了喝口水,要吃点饼干填肚子。为了让它们改口味,罗云宏一天天减少饼干的量,换成窝窝头来喂。美奂照样吃得香,美轮却还是不愿碰。

罗云宏说,美轮、美奂对语言也有明显的区别反应。听不懂四川话,一声“come here”却悠悠地爬过来。四川话中只有听到名字,会让它们抬起迷茫的脸,其余的乡音难以唤起它们的乡情。而对简单的英语指令,能做出恰当的反应。为了让美轮、美奂早日听懂乡音,罗云宏都要对着它们说上几句四川话。“吃了没得”、“好不好耍”……

更重要的是,罗云宏还要做实地观察,看看粪便形态重量,测测体重体温,并记录大熊猫的采食、活动和精神状态,上报给成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这是大熊猫进出境的必备过程。”成都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工作人员刘贞伟介绍,目前中国已有近200只大熊猫走出国门或回归故土,其中90%以上都从四川出入境,所有大熊猫在隔离检疫期都未出现过疫病问题。

在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生活了十多天以后,美轮、美奂正在逐渐适应故乡的一切。体重维持不变,粪便量从7公斤涨到了10多公斤,胃口在变好,消化也在变好。过不了多久,它们就会爱上故乡的食物,听懂故土的乡音啦。

美轮、美奂的“洋腔洋味”让小编想到了留学生们回国初期的“水土不服”和各种不适应。看来,吸引留学生们回国发展,不是只给予优惠政策支持那么简单,更重要是要了解他们的所思所想,给他们一个心灵的家园。“留学”回国的美轮、美奂需要先在大熊猫繁育研究基地适应一段时间;留学生们回国后,也需要这样一个地方,作为他们回国后的第一站---中国留学生博物馆正是这样一个温馨的留学生之家。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