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9月26日,在致公党上海市委指导下,由上海中国留学生博物馆和致公党上海市委对外联络工作委员会共同主办的第十二届中国留学生论坛在上海中国留学生博物馆成功举办。

本届论坛主题是“新时代留学报国新途径——助力乡村振兴”。部分留学回国专家学者、留学生企业家、政府有关部门负责人等160多人参加论坛,深入探讨和交流如何进一步发挥留学归国人才作用,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加快建设农业强国。

中共松江区委常委、统战部部长朱大章出席论坛并致辞。他指出,本届论坛主题非常契合中共二十大报告所强调的全面推进乡村振兴精神。松江是长三角G60科创走廊的策源地,松江区委、区政府为积极打造人民向往的“科创 人文 生态”现代化新松江、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加快农村农业现代化不懈努力。乡村振兴,人才是关键,留学生回国后投身乡村振兴,正是国家需要的“新农人”。希望中国留学生博物馆能够继续带领海归人才发挥各自优势,在帮助留学生了解国情、引领留学生报效祖国、助力留学生创新创业等方面继续发力,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作出更大贡献!

致公党上海市委副主委、华东师范大学教授、第十四届全国政协委员张文明出席论坛并讲话。他指出,中国留学生论坛是一个高层次留学人才思想交流、报效祖国的平台,连续多年得到致公党中央常务副主席、上海市政协副主席、致公党上海市委主委张恩迪的关心和指导,品牌影响力逐年扩大。希望通过本届论坛,能够进一步团结凝聚广大留学人员,加强引才引智引资的规模,充实留学生博物馆发起的“客居乡贤”乡村振兴公益行动力量,在致公党中央对口贵州毕节,上海市政府对口云南,以及致公党市委联系重庆酉阳、安徽六安、福建三明等地的乡村振兴工作中,积极拓展渠道,加强资源对接,助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希望在致公党上海市委指导下,中国留学生论坛越办越好,团结和引领广大留学生充分发挥特色优势,凝聚侨海力量,意气风发踏上新征程,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贡献力量。

作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专项《乡村振兴战略的内生发展论研究》首席专家,张文明在论坛上发表《构建“央地一体化”农民专业合作社机制,约束乡村振兴中“过度规模化”和“投资热”现象》主旨演讲,从“为什么乡村需要振兴”“乡村振兴带来的问题”“乡村振兴的国际实践”三方面进行阐述,并结合实际调研和分析对比,提出政策建议。

中共资溪县委常委、资溪县常务副县长李亮发表《资溪县乡村振兴工作的思考与实践》主旨演讲,介绍了资溪县积极探索“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产品价值转换通道,按照“不为我有,但为我用”的人才合作思路,推进资溪乡村振兴事业高质量发展的有益探索和取得成绩,希望有更多的高层次留学人才走进资溪,创新创业。

论坛还举办了“桐欣对话”,由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副研究员、致公党上海市委乡村振兴专委会委员方军主持。上海对外经贸大学金融学院教授鲁春义、上海仁济医院神经外科教授梁玉敏、上海西弗瑞环境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周倚天分别交流分享了“乡村振兴的金融思考”“乡村振兴的医疗保障”“留学生企业如何参与乡村振兴”等理论研究和实践经验,同时围绕乡村振兴中如何吸引人才尤其是青年人才返乡创业创新进行了头脑风暴。

论坛上,与会人员结合各自的留学回国创新创业经历、如何发挥自身作用助力乡村振兴战略等,与演讲对话嘉宾进行了交流互动,现场气氛热烈。

论坛由上海中国留学生博物馆执行馆长,致公党上海市委委员、对外联络工作委员会副主任、松江总支副主委李欣欣主持,并向大家介绍了留学生博物馆通过搭建“留根铸魂”“合作交流”“报效祖国”等平台,定位“留学生之家”,努力为留学生服务的“桐欣模式”,以及中国留学生论坛自2011年举办以来所取得的建言献策思想成果。

论坛举办前,与会人员参观了“资溪县乡村振兴成就图片展”,全面了解资溪县坚持“党建引领,产业为本,文化为魂,生态为里,人才为要”,走出一条边远山区小县乡村振兴之路,以及中国留学生博物馆在资溪县设立的“客居乡贤”工作站引领留学生助力乡村振兴的成功实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