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8日-24日,“客居乡贤”行动内蒙古考察团,走进内蒙古考察乡村振兴。
“客居乡贤”行动致力于引领留学生助力乡村振兴,由上海中国留学生博物馆馆长、“客居乡贤”行动召集人李克欣发起。此次内蒙古项目考察,组织了来自上海、北京、洛阳、景德镇、内蒙古等地的留学生企业家、留学生医疗专家和非国有博物馆馆长共12人,以期通过考察和调研,为内蒙古的乡村振兴之路引资引智引项目引人才。

7月18日,第一站考察乌兰察布兴和县店子镇朱家营村,这里有着红色老区和绿色新村相融合的资源优势,革命纪念馆、学校、农家乐应有尽有。第二天驱车前往呼和浩特,参观内蒙古马头琴艺术博物馆。博物馆小院有点像北京的四合院,阿伦娜馆长带着我们进入展厅,给我们讲述马头琴的前世今生,讲述马头琴大师们的传奇人生,讲述一个个马头琴和他主人的故事……从博物馆出来,大家去了玉泉区西地村。西地村离昭君墓很近,在乡村振兴方面,西地村“靠景吃景”,围绕吃住行购,着力打造旅游周边服务品牌。
7月20日,从呼和浩特飞往乌兰浩特,参观内蒙古民族解放纪念馆。纪念馆一个展区展示了李大钊对那个时代内蒙古青年走上觉醒之路的深刻影响——1923年到1924年春,在北京西藏学校读书的乌兰夫等几位蒙古青年,在李大钊的影响下,先后加入了中国社会主义青年团,并建立了团支部。1925年9月,乌兰夫转为中国共产党员,10月被派往苏联莫斯科中山大学留学,1929年回国后从事党的秘密工作。在之后的革命岁月和新中国建设发展中,这位坚定的马克思主义者,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祖国和人民。

7月21-23日,考察了阿尔山和达斡尔民族自治乡。达斡尔民族自治乡的的一个文体中心是由国家支持少数民族政策扶持资金修建的,红色的建筑非常漂亮,文体活动功能齐全,丰富当地人民的文化体育生活。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民间俗话说,靠山吃山靠水吃水。7天的内蒙古考察让我们更深刻地领悟了这两句话。“客居乡贤”行动在未来将落地生根发芽,开花结果,成为是乡村振兴的有效路径之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