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28日,“粮食——从农田到餐桌”科普展在上海中国留学生博物馆开幕。70多位农作物研究专家、留学生代表、侨界人士代表、致公党员代表和大学生代表参加开幕式。

上海中国留学生博物馆执行馆长李欣欣主持开幕式。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与栽培研究所副所长归连发、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归国华侨联合会主席朱建军、致公党上海市委委员、松江区总支主委史向阳,致公党奉贤区总支秘书长唐会良为展览揭幕。

“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唐代诗人李绅的一首《悯农》,每个中国人从小就会背诵,道出了粮食从农田到餐桌的不易。为向社会大众尤其是青少年科普粮食知识,倡导节约每一粒粮食,上海中国留学生博物馆举办“粮食——从农田到餐桌”科普展览,介绍水稻、玉米、油菜等主要农作物的种植、生产、地理分布、营养价值,介绍二十四节气与农业生产的关系,介绍杂交水稻与袁隆平,以及在田间地头进行农作物科研的留学生代表人物。
开幕式后,大家一起参观展览。水稻、玉米和油菜都是与老百姓生活息息相关的农作物,但这些农作物是如何种植、加工、生产的?生活中我们经常购买食用的又是哪些水稻和玉米品种?这些农作物又能产生什么副产品,有哪些用途?大家带着这些问题,专注地浏览着展板上的科普内容,结合展柜中展出的大量农作物样本,对这些生活中常见的农作物有了更全面深刻的认识和了解。


老百姓每日的餐桌,离不开农业科研成果的不断创新。本次展览中,有一个挂满了奖状的展区,陈列了上海市农科院作物所近50年来所获的全国科技大会奖、上海市科技进步奖、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等数十次荣誉奖状。表彰了其在水稻、玉米、油菜等农作物的种质创新、新品种选育和示范推广工作方面做出的突出贡献。对上海农科院作物所发挥学科优势、促进人才队伍建设、产出优秀科研成果、提升整体科研创新能力具有重要的引领意义。

本次展览还邀请了留学生插画师以水稻、玉米和油菜的生长过程为主题,创作了20余幅精美的插画作品,为展览增色添彩。
作为科普展览的配套活动之一,上海中国留学生博物馆还举办了“节约粮食,从我做起”主题手抄报征集活动。松江区方塔小学、中山小学、中山二小的小学生们参加了本次活动。我们遴选了其中的优秀作品代表,在科普展中进行陈列展出。开幕式当天,不少参观者在这些画风稚嫩,色彩绚烂的手抄报面前驻足,边看边讨论,希望孩子们能通过绘制节约粮食手抄报,将节约粮食的思想牢牢根植于心中,从小做起,养成不挑食、不浪费、爱惜每一粒粮食的好习惯。
本展览由上海中国留学生博物馆主办,上海市农业科学院作物育种栽培研究所、上海市农业科学院归国华侨联合会、致公党上海市松江区总支部、致公党上海市奉贤区总支部协办,是“2021年松江区立项入围科普项目”。展览为期两个月,自2021年9月至2021年11月,期间还将配套为中小学生举办与展览主题相关的农作物科普讲座和实验活动。希望通过展览和配套活动,让人人牢记:节约粮食,从我做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