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合2017年“5•18国际博物馆日”的主题和国家文物局的要求,2017年5月18日上午,中国留学生博物馆与上海外国语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共同举办了“讲中国好故事,让文物活起来”读书交流会活动。来自上外马院副院长丁冬汉以及十多位老师和研究生参加了读书会。

读书会上,同学们通过精心制作的视频和声情并茂的演讲,并结合中国留学生博物馆常设展厅里有关中国两弹一星元勋、著名核物理学家邓稼先(留学美国)的相关文物,围绕他的留学归国、献身祖国的经历,谈了各自的读书心得体会。
1947年,抱着学更多的本领以建设新中国之志,邓稼先通过了赴美研究生考试,于翌年秋进入美国印第安那州的普渡大学研究生院。因其学习成绩突出,不足两年便读满学分,并通过博士论文答辩。仅用一年多的时间就获得了博士学位!此时他只有26岁,人称“娃娃博士”。
当时,美国政府希望用更好的科研条件、生活条件把他留在美国,他的老师也希望他留在美国,同校好友也挽留他,但邓稼先都婉言谢绝了。1950年10月,他放弃了优越的工作条件和生活环境,和二百多位专家学者一起回到国内。一到北京,他就投入了中国近代物理研究所的建设,开设了中国原子核物理理论研究工作的崭新局面。
结合目前中国的出国留学潮和归国报效祖国热,同学们在读书会上还通过PPT的形式,从国家政策的演变到一个个著名的留学代表人物的留学经历,展示了高层次回国人才对中国政治经济、科教文卫领域做出的巨大贡献。

中国留学生博物馆馆长李克欣在读书交流会上向同学们分享了自己阅读《中外文化交流史》一书之后的感悟,以及对中国未来留学生事业发展的美好展望。
读书会前,老师和同学们参观了博物馆,和馆长李克欣进行交流,合影留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