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网上海1月31日电(记者 何欣荣、王涛)加快向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进军,是2015年上海的重要工作。在近期举行的上海“两会”上,一些人大代表认为,建设全球科创中心,人才比项目重要,上海需要进一步加大对人才的吸引力度。
上海市人大代表、中科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所长丁奎岭表示,上海的人才计划启动很早,像启明星计划是1991年提出的,当时从每人支持4万元开始。到目前累计支持了2000多人,其中差不多有10位成为院士,国家奖获得者有几十位,确实起到了四两拨千斤的作用。
“在20多年的发展中,上海虽然陆续出台了不少人才计划,但与建设全球科创中心的需求已经不适应了。比如启明星计划,20年来从4万增长到20万元,周边省份如浙江、江苏,对人才的支持力度远远超过这个。”丁奎岭说。
上海市人大常委、中国留学生博物馆馆长李克欣认为,上海建设全球科创中心,需要吸引高层次留学人才到上海发展。“如果说中科院、大学、央企、国企是正规军,那么高层次留学人才、留学生创业企业就是‘游击队’,必须充分发挥好这支‘游击队’的作用。”
对于人才问题,上海市政府高度重视。上海市市长杨雄近期表示,上海将继续通过两个“千人计划”、浦江人才计划等吸引人才,尤其会进一步研究对创新型人才的引进政策。“在创新方面,上海既重视大院大所,也关注中小企业、草根创业企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