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7月1日,为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3周年,上海市团校组织上海高中阶段国际骨干学生夏训营走进上海中国留学生博物馆,学历史、听讲座、明志向,共庆党的生日。

同学们走进“留根铸魂”厅,立刻被“海归寻根图”所吸引,纷纷打卡拍照。很多同学对“世界名校墙”上的校徽如数家珍,一些同学已经拿到了其中的OFFER,大家憧憬着自己未来的学习生活,展开了热烈的讨论。
参观常设展览时,大家站在一面由留学生出国时随身携带、回国时又带回祖国的国旗前,听讲解员介绍国旗背后的故事。同学们将来都有出国留学的计划,这面国旗所蕴含的留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与眷恋,深深感染了大家。

同学们沿着中国留学史的发展脉络,认真地聆听着讲解,对老一辈中国留学生在建党建国、社会发展、科技进步、社教文化等方面发挥的积极作用有了全面的了解。对中国留学生走出国门求学海外、学成归来报效祖国的家国情怀,以及留学生在中国共产党建党百年之路上的坚定初心和牺牲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云间理堂”展区近期新增了习近平总书记6月11日写给中国科学院院士、清华大学教授姚期智的回信,同学知道著名的“姚班”,还在现场向其他同学进行了介绍,帮助大家更好的理解姚期智学成回国后为中国的科技发展做出的巨大贡献。

在参观“祖国记忆——中国留学生与新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专题展览时,同学们从新中国成立前后中国高等教育状况、中国留学生与新中国高等教育现代化制度体系、填补我国高等教育部分学科建设空白等多个维度,了解了新中国成立初期回国留学生对我国高等教育现代化所作出的积极贡献。同学们表示要要像前辈留学生一样,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将个人学业与国家发展紧密联系在一起,将来学成回国贡献自己的力量。

参观结束后,上海中国留学生博物馆执行馆长李欣欣为同学们做了主题《弘扬留学报国光荣传统》的讲座。通过大量史料和生动的留学故事,系统阐述了老一辈优秀留学生在把马克思主义传播到中国、翻译《共产党宣言》第一本中文译本、筹备和成立中国共产党、回国参加新中国建设、改革开放和新时代的伟大征程中发挥的重要作用,鼓励同学们留学期间努力学习,学成归国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贡献力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