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

百年撷忆03——欧美同学会成立时的媒体报道

时间:2017-03-06 11:26:28  来源:欧美同学会  作者:欧美同学会

 有关欧美同学会成立的可靠记载,目前主要有四则。其一是发起人顾维钧的回忆。顾维钧1912年春回国任临时大总统袁世凯的英文秘书,1913年供职于北洋政府外交部,他回忆道:

有一个留美学生的团体,每年聚餐三四次。这种集会是社交活动,每人都可回忆学生时的欢乐,根据我在美留学的经验,成立一个归国留学生同学会很有必要。它可以定期集会,请美国或中国著名人士讲演,或对大家关心的问题召开讨论会。这个意见深为清华大学校长周诒春所赞许。[ 此处不准确。当时,还未发展成清华大学,而是叫清华学校。——著者。]他是耶鲁(大学)毕业的、专攻教育,对公众事务极为关心。由于他的赞助,我组织了留美同学会,会员包括美国大专院校毕业的中国学生,年龄不限。

回国留学生感兴趣的第一项活动是成立图书馆。……

同学会和图书馆成立之后,我想到第二步应和留英回国学生联合起来,他们过去也随时集会,不过没有组织起来。

周诒春博士赞同这个意见,不过他把这个工作交给我,因为我住在北京市内,而他住在郊区清华园。记得我曾和那时在北京的留英学生接洽过,其中一个是伍朝枢,另一个是陈博士,还有一位在中国银行工作。……我们花了一些时间,才一致认为联合起来是个好主意。他们这才和别的留英同学联系,征得他们的同意。然后我们着手讨论如何合作,成立另一个组织,称为“欧美同学会”。不久,这个联合会就在聚餐会上正式成立了。

此后,周诒春博士自然又想到我们应团结其他留欧回国学生,约请他们入会形成一个西方留学生大型组织。令人又惊又喜的是留欧学生已经有自己的组织,……叫做“留法比德会”。……我和他们谈过几次,……终于说服了他们。……必须说明,联合起来的新团体丝毫没有政治目的。主要的目的是通过举办演讲会、慈善事业和社会福利事业,使公众受益。

几个月以后在法、比、德同学的特别会议上通过了联合的议案。最后一步便是举行三个同学会联合大会,采用了“欧美同学会”这个名称。用这个名称是通过了多次讨论才通过的。

据我的记忆,新欧美同学会的组成是这样:留美的八十五至九十人,留英的约五十五人,留欧洲大陆三个国家的一百人。……

这个新组织开始日益引起政府和公众的注意。[ 顾维钧著:《顾维钧回忆录》中译本,中国社会科学院近代史研究所,译第1分册,中华书局,1983年,第135~138页。]

依据顾维钧的以上回忆,可知顾维钧等最初曾组织过一个由归国留美学生组成的“留美同学会”,接着又将伍朝枢等归国留英学生扩大吸收进来,组成了一个“欧美同学会”。[ 对于这个“欧美同学会”及其前身“留美同学会”,目前尚未发现其他记载。顾维钧是1912年回国的,工作一段时间后,曾短时间返美完成博士论文答辩。估计“留美同学会”当成立于1912年,而小型的“欧美同学会”可能成立于1913年春夏。]但这个“欧美同学会”尚未包括留学欧洲大陆国家的学生,可称之为小型的“欧美同学会”。此小型的“欧美同学会”成立几个月后,经过顾维钧、周诒春等人的联络和劝说,又决定将由留学欧洲大陆国家的归国学生组成的“留法比德会”联合进来,组成一个“西方留学生大型组织”,即大型的“欧美同学会”,并以“举行三个同学会联合大会”的方式,正式宣告了这个大型“欧美同学会”的成立。

 第二则关于欧美同学会成立的可靠记载,是1913年10月19日北京《大自由报》上的一篇报道《欧美同学会之盛会》。全文如下:

 欧美同学之盛会:欧美同学会于昨晚在西交民巷本会所欢迎外交孙总长、教育汪总长。到者王赓君、王正廷君等约百人,皆一时俊杰。席半,由主任干事顾君维钩举觞进欢迎词。孙外交起席致答:略谓欧美诸同学学问深造,久为侪辈所景仰。惟当此世风颓败之际,应格外讲求道德,为国人之倡。诸君子虽未能今日置身青云,然果于学问之外益以道德,则他日享大名、建大业者,非诸君必莫属。孔子云:不患无位,患无以立。大总统受任宣言,亦谆谆以道德为重。故讲求道德一事,予于诸君有厚望焉。诸君子在欧美留学之时,大率皆寄居于某博士、某教习之家,平昔感情皆极亲,今日遇有外人来华者,亦应有投琼报李之谊,导之使观我国数千年之良风美俗,及一切旧时之宝贵建筑、美术。半使中外感情日益敦笃,半使外人尊重我国之观念日以隆厚,此予于诸君尤有厚望焉。言毕,同座鼓掌示欢。继有汪教育致答。汪与欧美同学感情最佳,而与英国留学更为亲挚,执杯而起,同座者即已欢声雷动。汪云:予与留学诸君,缘分最好。计第一次出洋,即充日本留学监督;往美国时,适值暑假期内,我国学生集于某海岸大会,予亦躬逢其盛;及往法、德各国,亦荷开会欢迎;而奉使英国时,尤得与诸君昼夜聚首。遥忆当时孤身远客,同学者每可直达卧室,握手言事,其情形亲厚如同家人。故关于“留学”二字,颇有特别感觉。回国之后,察见各处留学皆有团体,而欧美学者则如散沙,心中颇为疑虑。今见此会成立,又荷设讌欢迎,实得我心,易胜欣佩,愿祝诸君福寿康宁。同座者又鼓掌如雷,移席后以电光摄影纪念,宾主尽欢而散。[ 北京《大自由报》1913年10月19日第10版。文中外交孙总长即孙宝琦,字慕韩;教育汪总长即汪大燮,字伯唐,又字伯堂。]

 640.webp (33).jpg

1913年10月20日,上海《申报》也刊登了此报道,全文基本一样,《申报》稿略有删节和改动,标题也改成了《北京欧美学生之盛会》,会议日期由“昨晚”改成了“前日晚间”。这次会议的新闻稿无疑是欧美同学会提供的。这次会议是欧美同学会成立的第三则可靠记载。

 640.webp.jpg

《大自由报》、《申报》的这两篇报道,新闻要素不够完整和明确,没有具体言明北京欧美学生此次开的是什么会。报道中着重记述的是孙宝琦、汪大燮的出席和讲话。两位总长的演讲内容都围绕着欧美留学生。孙讲的是对归国欧美留学生的期望,汪讲的是与欧美留学生的亲密关系,并特别讲了此前“察见各处留学者有团体,而欧美学者则如散沙”的“疑虑”,和“今见此会成立”的欣喜。联系到后来欧美同学会凡是开全体性大会都请名人演讲的惯例,可以推论,这次“盛会”不是单纯的演讲会,而是欧美同学会成立后举办的一次大型聚会。

第四则关于同学会成立的较早的记载,是北京《晨钟》报1917年2月19日的一篇报道:

欧美留学生同学会昨日开会:欧美同学会成立于民国二年间,为我国留学欧美各国毕业生回国在京供职者所组织而成。其宗旨系联络感情,研究学问。袁政府时代,欲收拾一般留学生之心,对于此事,颇示赞成之意,遂将南池子石达子庙地址拨归该会应用,略加修葺,于日昨(即十七日)晚间开成立大会。到者百数十人,如陆子兴、蔡孑民辈均行到会,相继演说,又有幻灯术电影以助佘兴,颇极一时之盛云。[ 《晨钟》1917年2月19日第3版。文中“于日昨(即十七日)晚间开成立大会”指会所修缮竣工启用大会;“陆子兴”即陆征祥,字子欣,又字子兴;“蔡孑民”即蔡元培。]

这篇报道一方面明确地说“欧美同学会成立于民国二年间”,即1913年,一方面又将欧美同学会1917年2月17日召开的大会称为“成立大会”。这后一个“成立”,据报载其实是指新会所的修缮完成和启用,这次会议实为欧美同学会的1917年新春恳亲大会。

来顶一下
返回首页
返回首页
发表评论 共有条评论
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匿名发表
留学博近期活动
相关文章
   百年撷忆011——欧美同学会最早的会员录
   百年撷忆010——欧美同学会当年还是举行婚礼
   百年撷忆09——欧美同学会早期的活动都如此
   百年撷忆08——欧美同学会又一次站在爱国反
   百年撷忆07—— 欧美同学会在巴黎和会中发挥
   百年撷忆06——欧美同学会的会所是怎么来的
   百年撷忆05——欧美同学会最早的会员大合影
   百年撷忆04——欧美同学会的创始人
   百年撷忆03——欧美同学会成立时的媒体报道
   百年撷忆02——最早的留学生社团
留学博微信平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