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祖国记忆——走近致公党留学生党员专题展

前言

       为庆祝中国致公党成立九十周年暨上海致公建立组织三十五周年,并迎接今年的国际博物馆日,在致公党上海市委的指导下,中国留学生博物馆于二零一五年五月十八日起,举办为期三个月的"祖国记忆――走近致公党留学生党员"专题展览。
       新中国成立前夕,在毛泽东主席的支持下,分管知识分子工作的周恩来总理开始积极争取留学生回国工作。一九四九年底,国家成立了"办理留学生回国事务委员会",对留学生采取"一般的号召,在自愿的基础上早日学成回国为人民服务"的原则,想方设法满足在外留学生的回国愿望,并解决回国后的工作问题。
       一九五零年夏,尚在美、英、法、日等国家高等学校的中国留学生(包括一部分教授和专门人才)有五千余人。他们中的很多人响应祖国召唤,怀着一颗爱国之心和报国之志,冲破艰难险阻,回到祖国怀抱,投身到新中国的建设之中。从一九四九年到一九五四年,经过坎坷挫折和艰苦不挠的斗争而回到祖国的留学生有一千四百二十四人,到五十年代末增至二千五百人。他们怀着赤子之心,克服重重苦难,积极投身于新中国建设的伟大事业中。
改革开放以后,国家建设步入正轨,各项建设性人才奇缺,中国与国外的交流也日益频繁。一九七八年六月,邓小平提出"留学生的数量要增大,主要搞自然科学。这是五年内快见成效,提高我国水平的重要方法之一。要成千上万地派,不是只派十个八个。"
       一九七八年十二月二十六日,首批五十二位中国留学生在中美建交前夕起程赴美,成为中国改革开放的一个重要事件,是中国走向世界的重要一步。 许许多多的优秀人才从此踏上了海外求学的道路,引发新时期的留学运动大潮。这些留学生心怀报国大志,刻苦学习,勇于探索,学成归国之后,在科技、文化、教育、经济等领域默默耕耘,为国家经济社会发展做出了积极贡献。
       此次专题展览中的致公党员,都分别经历了这两个特殊的留学归国历史时期。他(她)们和千千万万的留学回国人员一样,身在海外时始终心系祖国荣辱,克服各种困难学业有成;放弃海外优越的条件,回到祖国母亲的怀抱后,积极发挥优势,立足本职,双岗建功,为国家繁荣昌盛作出贡献,也为中国的留学文化历史添加了浓墨重彩。
       参加展览的致公党留学生党员人选由致公党上海市委推荐,由中国留学生博物馆与他(她)们进行面对面的访谈,在他(她)们的大力支持下,收集了许多珍贵的图片、实物以飨观者。

 

返回 专题展首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