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当前的位置:"祖国记忆——积极抗战的中国留学生风采"专题展 -- 邓小平

邓小平 简介

    四川广安人。1920年赴法国勤工俭学,入诺曼底区巴耶男子中学。1922年加入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1924年转入中国共产党。1926年赴苏联,先后入莫斯科东方大学、中山大学。1927年回国,任冯玉祥部国民联军中山军政学校政治处处长、政治教官、学校中国共产党组织书记。

     1937年抗日战争全面爆发,任八路军总政治部副主任,与周恩来等人在太原搞统战工作。1938年任129师政治委员,同师长刘伯承率军在河北南部开辟抗日根据地,共同创造的 " 麻雀战术 " 取得了很大成效。1940年参与指挥百团大战,1941年发表《党与抗日民主政权》一文,阐述中国共产党关于建立抗日民主政权的基本理论和政策。新中国成立后,任中国人民革命军事委员会委员、中国共产党中央秘书长、中央组织部长、国务院副总理、国防委员会副主席、中央政治局委员、政治局常委、中央副主席。1978年,作了扩大派遣出国留学生重大战略决策,成为中国开放留学重要历程碑。

1945年,邓小平和儿子邓朴方在河北武安县

129师领导人在山西辽县(今左权县)桐峪镇合影。左起:李达、邓小平、刘伯承、蔡树藩

抗战时期,129师师长刘伯承(中)、政委邓小平(左)与朱德(右)合影

1920年,留法勤工俭学时的邓小平,时年16岁

1937年8月,邓小平任八路军政治部副主任,奔赴华北抗日前线

1937年9月,邓小平(左站者)在延安抗日军政大学作报告

1940年春,129师领导邓小平(右二)等在山西辽县峪镇八路军总部与115师政治委员聂荣臻等交流经验

 

返回 专题展首页 >>